您好!欢迎进入安丰生态甲鱼官网!
栏目导航
病害防治 
当前位置:主页 > 病害防治 >

甲鱼穿孔病如何防治?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1-20  【打印此页】  【关闭

甲鱼,学名:中华鳖(Amyda sincnsis),又名圆鱼、角鱼。在水产养殖中,甲鱼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其丰富的营养和优良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对于养殖户来说,在池塘养一定数量的甲鱼,可以增加几千甚至几万元的收入。但是在混养模式下,甲鱼也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尤其是养殖比例大的时候,底栖甲鱼更容易感染一些细菌性疾病。今年7月,笔者的11亩养龟池发生了严重的穿孔病。经过半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龟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一、病原学:气单胞菌、假单胞菌、松鼠葡萄球菌为优势菌。敏感药物: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性高。环境条件:一般7-8月,由于大量摄食其他鱼类,粪渣饵料也急剧增加。聚集在池底,超过水的自净能力,容易使池底物质变质。另外,水温高,容易滋生细菌。乌龟通常栖息在底部和底部的泥泞处。恶化的水质和底料会降低龟的免疫能力,细菌容易侵入和感染。

二、症状:甲鱼食量减少,反应迟缓。起初,在底板和指甲背表皮上形成白点,慢慢扩大溃烂穿孔,孔内形成脓液。受压有渗血,重者骨外露。

三、处理方法:一是将鱼的喂食量减少到80%。药物处理方法是第一天换底强力滴爽(2kg/亩),同时喷洒颗粒氧。第二天分别用了五瓶烂皮、兰神灵和极血康。三天后用EM菌(500ml/亩)连续调水两次。治疗期间,每天下午将药物混合口服1次,饵剂与氟苯尼考三黄散混合,免疫多糖和维生素C连用5天。

四、结果与分析 治疗约一周后,甲鱼日死亡数从第8天开始下降,并持续到15天。死亡人数基本得到控制。发病时氨氮超过1mg/L,也下降到0.3mg/L,最终死亡率约为23%。底改善药的种类很多,如速分解底改善、底好片、底水双改善等。在实际治疗中,可按说明书使用。投掷粒状氧可增加底部含氧量,加速污垢分解。抗生素的种类很多,切忌盲目使用,否则促进细菌的耐药性会适得其反。有益菌在水体物质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抑制比赛中的有害细菌。经常使用,效果明显。

五、结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直是养殖成败的关键,甲鱼也不例外。因为生活在水里,环境多变,治疗比陆生动物困难得多,也很难准确用药。另外,一旦发生疾病,治愈率低,周期较长,治愈后损失很大,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应在疫情爆发前提前做好预防。的疾病。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预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疾病高发季节。良好的预防方法可以显着降低死亡率。定期检测水质,水化指数异常的,应及时进行消毒和调水处理;定期更换底部,防止底部材料变质和细菌滋生。每月一次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对整个罐体进行消毒,并经常喷洒EM菌、光合菌等有益菌,是有效的防病手段。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