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甲鱼苗养殖基地讲述甲鱼养殖技术
1、 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
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
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
2、 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3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
3、 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
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
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4、 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
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扩展资料:
甲鱼病的治疗:
一、注射法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情严重的鳖,是一种促进病鳖快速吸收药物,发挥药物疗效的给药方式。
2、 使用方法:
注射部位一般在后肢基部,注射前,应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消毒,根据鳖的大小,选用25mL的注射器,5号-7号针头,针头与注射部位表面成约10度角,注入深度为1cm-1.5cm。
注射的方式有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前者是将药物注入到鳖后肢的肌肉内,后者是由后肢与腹甲相接处注入腹腔,针头应不伤内脏器官。二者效果基本相同。
3、 优点:
用药进入鳖体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好。
4、 缺点:
麻烦,易损伤鳖体。
5、 注意事项:
注入鳖体药液不可太多,一般500g体重的鳖注射量为0.5mL左右,200g以下的鳖为0.1mL~0.2mL;
多次注射时,不应在同一部位注射。
二、口灌法
1、 适用范围:
这是口服法的一种补充方法,适用于病重已失去摄食能力的个别病鳖。
2、 使用方法:
用筷子或木棍塞入病鳖口中,然后将药水用注射器灌入。
3、 优点:
可以保证病鳖获得一定的药物量,挽救病重的鳖。
4、 缺点:
操作麻烦;
易使鳖处于应激状态,加重病情。
5、 注意事项:
操作应小心,不要使病鳖造成损伤;
动作尽量快捷,避免病鳖过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
药物一定要注入到病鳖的咽喉部位,避免灌入的药物从口中流出;
口灌药物时,应配以一定的营养药物,以恢复病鳖的体质。
三、口服法
1、 适用范围:
杀灭体内的病原体;
籍以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对体表病原体的感染也有杀灭作用。
可用于预防和病情轻的鳖病治疗。
2、 使用方法:
将药物与鳖喜欢吃的配合饲料混合,拌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药面、药团或大小适口的颗粒,投喂到鳖食台上;
将药物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用水调成糊状,然后用鳖喜食的活鲜饲料粘上药物,凉干后投喂。
3、 优点:
方便、安全、易于实施;
对水体无污染,也不会对鳖造成药害。
4、 缺点:
这是一种自愿给药方式,对病重已停止摄食的鳖,没有疗效;
该给药方式与鳖的摄食能力密切有关,其摄食能力与鳖的年龄、大小、体质等有关,故给药量不均匀。
5、 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疗效,使更多的鳖能吃到药饵,应在投药前停食1天左右。药饵应多投几个点;
鱼鳖混养池,因鱼的摄食能力比鳖强,应首先投够鱼所吃的饲料,让鱼吃饱后再投鳖的药饲;
或者将饲料投到食台水面上鱼不能吃到的地方;
药饲的投喂重要比平时投喂量少10%-20%,以便鳖能全部将药饲吃完。
药饲所用饲料,最好选择鳖喜欢吃的饲料。不应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投喂,并严格控制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投喂量,以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