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安丰生态甲鱼官网!
栏目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如何做才能提高甲鱼苗的成活率?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1-27  【打印此页】  【关闭

对于甲鱼养殖来说,甲鱼苗的成活率非常重要,特别是运输和养殖过程中,如不注意,很容易导致甲鱼苗死亡而甲鱼苗过多的死亡,直接影响了甲鱼养殖效益。那么,怎样提高甲鱼苗成活率?养殖甲鱼苗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一、怎样提高甲鱼苗成活率?

1.一般下池当天不喂食,让它们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食。

2.甲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培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试水,确定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甲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能放苗。

3.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4.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甲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存放甲鱼苗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

5.在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甲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6.注意防范甲鱼苗天敌。甲鱼苗放入池前几天最好要拉网,确定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被完全清除,才能放苗。

7.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8.投苗后30天内,少吃多餐,并且尽量沿全池边缘均匀投喂,保证甲鱼苗摄食均匀饵料足够。

 

二、甲鱼苗养殖注意事项

1、分养管理

甲鱼苗要根据规格不同合理进行分养,做到回塘所放甲鱼苗规格相同。因为规格较大的甲鱼苗抢食力强,食量大,如果一起与小规格甲鱼苗放养,会导致小鱼得不到足够的饵料产生体质下降。15cm以上的甲鱼苗,应当在成鱼池塘内养殖,小鱼苗则需要放到专池养殖,以免导致不同规格的甲鱼苗争食,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极端问题出现。

2、合理放养

秋季培育出较大规格甲鱼苗,是提升甲鱼苗越冬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根据水面面积、水位深浅等条件,按实际情况合理放养,促进甲鱼苗成长,这对提高养殖收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及时清塘

通过二到三个月培养甲鱼苗的池塘,通常水质开始恶化,天然饵料减弱,硫化氢等一些有害病原菌及气体增多。秋季应将甲鱼苗转到已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养。将全部甲鱼苗转出暂养,再对原塘进行消毒,并使用常规方法进行养肥水质,等到药效消失后再将甲鱼苗转回原塘,确保养殖池塘的净化。

4.病害预防

甲鱼苗下池后要做好寄生虫的预防和气泡病的出现,这是下池后最容易碰到的两种情况。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等,这个用对应的药剂治疗即可,一般消毒做到位的出现几率会小很多。而气泡病的话引发的因素较多,比如水中溶氧较多,甲鱼苗会增加气泡病发病几率,而氨氮之类的元素偏高的话,尾巴位置也有可能会引发气泡病。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