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甲鱼养殖基地讲述改善池塘底泥的方法
搞水产养殖最重要的是养水,甲鱼养殖更需要养好泥,池底泥主要是残饵、粪便、动植物骨骼等有机物沉积,池底常缺氧。大多数有机物的完全分解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难以完全分解,产生许多有害的中间代谢产物。这些大量的害虫溢出到底泥中,对池塘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隐患,对与底泥关系更为密切的甲鱼造成无穷无尽的伤害。如果一只甲鱼在充满有害物质的底部沉积物中冬眠六个月,那将是灾难性的。
池底泥的改善可按以下三项措施实施:
1. 促进上下水体的连通,促进泥沙的再悬浮和排放,当地表水上部溶解氧量达到饱和度的1.5倍或2倍以上时,比溶解氧值一般在10mg/L以上。打开多功能装置,便于上下水层的连通和泥沙的再悬浮和排放。每天的开始时间必须是12小时,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是对沉积物进行科学管理的最佳方法,其原理在此不再详述。
2. 定期使用池底改性剂。一般来说,池底改良剂有这两个功能。一是氧化,如硫酸钾和过氧化氢。罐底通常处于还原状态,因此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代谢物。氧化剂用于在罐底发挥氧化能力,去除罐底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二是充氧,增加罐底溶解氧,溶解于罐底。罐底,如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增加氧气。注意申请流程。不要使用水或粉末作为改性剂。如果使用水或粉末,池底更难下沉。应用颗粒状(最好是附加沉淀)池底改性剂,大部分沉到池底,作为池底。这里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市场上的许多改性产品都是基于具有吸附作用的高档石粉,例如沸石粉。使用后,表面看起来更干净,水中漂浮的有机物更少。但这些泥沙改良剂只会加速水体中悬浮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增加池底的“负荷”,与泥沙改善相反。
3、利用底栖生物对底泥进行改良和净化,众所周知的底栖生物如蜗牛、贻贝、吸虫等都是利用底泥中的有机物生存。水甲虫,通常栖息在034 米深处的土壤中,吞噬土壤并以污泥中的有机碎片、细菌和底栖藻类为食。有时也吃丝状藻类和小动物。水虫每天吃掉的泥浆量是它们自身量的89 倍。因此,水虫是池塘地坪的最佳改良剂,对池塘水质和地坪自洁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每亩田螺和贻贝100300公斤/亩,是在幼鳖繁殖前后从天然水域捕捞,视水源是否充足而定。螺类和贻贝在富含有机质的池塘沉积物中生长迅速,具有充足的繁殖空间。一方面为池塘中的甲鱼提供了大量营养丰富的新鲜动物饲料,另一方面对池塘底泥的净化和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底栖生物外,池塘底部还有大量小型底栖生物。这些微小的底栖生物一方面是甲鱼的食物,另一方面是净化和修复底部沉积物。因此,水产养殖应尽量少使用农药,以防止这些底栖生物死亡。